?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歷史發展大系
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于1984 年4月25日宣告成立。本會由熱愛書畫藝術的老干部、老職工、老書畫家和老年書畫愛好者以及老年書畫團體自愿組成,是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向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注冊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
建會3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通過組織老年人開展書畫活動,為推動我國書畫藝術事業的發展繁榮,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促進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建設,增進中外書畫藝術交流和友誼做了積極貢獻。
本會的業務主管單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本會黨的組織關系在文化和旅游部直屬機關黨委,由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協會黨建部歸口管理。本會接受文化和旅游部、民政部的業務指導與監督管理,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成立大會
1982年,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第一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呼吁世界各國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于光漢同志(時任勞動部副部長,正部長級)參加了這次會議。1983年秋,他在探望老朋友、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院離休干部崔靜真同志時說:“聯合國對老齡問題很重視,中央已決定成立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我想建立個民辦的老年組織,你看如何?”崔靜真說:“很好啊!”于光漢即委托崔靜真找文化部、勞動部等部門的一些老同志探討。經與著名書畫家許麟廬、阿老、王舒冰、方丁、劉潤生等人商量,許麟廬建議成立一個“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為繁榮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書畫藝術作貢獻,大家表示同意。
原總參三部政委陳亞夫同志建議請劉寧一同志出任會長。劉寧一同志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等領導職務。德高望重,擅長于書法、繪畫。全國總工會主席、世界工聯副主席,書畫俱佳。大家都表示贊成。經與劉寧一同志溝通,劉寧一欣然同意。陳亞夫向于光漢同志和老齡委作了匯報。于光漢同志即請劉寧一牽頭,成立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建會籌備工作小組。小組成員有:李真、魏傳統、陳亞夫、張超、郝治平、崔靜真、王舒冰、許麟廬、阿老、方丁、劉潤生、李樹三、古今生等。由許麟廬擔任組長。
1984年1月13日,籌備組正式向老齡委行文請示成立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
1月27日老齡委即正式批復:“根據中央和國務院有關指示精神,為了更好地把老年書畫家和離退休干部、工人中書畫愛好者組織起來,為發展我國書法、繪畫文化藝術事業繼續貢獻‘余熱’,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為此,我們同意你們報告中所提出的意見,望即著手進行籌備和組建工作。”隨即,“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籌備工作小組辦公室”在北京地壇公園正式掛牌辦公。
沒有經費,所有參加籌備工作的人員便自愿捐資贊助。其中劉寧一捐資3000元,史進前捐資4000元。
為了使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成立大會開的有聲有色,具有文化氣息,籌備工作小組決定在宣布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成立的同時,舉辦“第一屆老年書畫展”。在許麟廬的帶領下,經過籌備工作小組同志們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緊張工作,僅用了三個月時間,就完成了“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成立大會和舉辦“第一屆老年書畫展”的各項籌備工作任務。
1984年4月25日,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成立大會在國務院第一招待所召開。出席大會的有社會各界知名人士200余人,主要有:劉寧一、段云、王國權、魏傳統、李真、李可染、陳亞夫、李云川、宋振庭、史懷璧、王光偉、溥杰、啟功、張超、蘇展、曾直、鄧永清、張西帆、邵恒秋、肖勞、孔筱、單兆祥、范旭光、趙茂峰、魏巍等。
劉寧一同志向大會作報告。報告明確宣布:“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的任務是為老年人服務,團結組織老年人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貢獻力量。要把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辦成既是老年人陶冶情操,老有所學的園地,又是老年人挖掘民族文化遺產,老有所為,繁榮祖國藝術的場所。”
老齡委副主任魏恒倉同志、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會長張旭同志到會祝賀并講話。全國政協副主席胡子昂賦詩祝賀;105歲高齡的孫墨佛老人也趕來參加大會,并當場揮毫寫了一個斗大的“壽”字,給大會增添了吉祥的氣氛。劉寧一、李真、李萬春、盧光照、阿老、啟功等及由臺灣回歸的國民黨少校楊銘儀先生也當場揮毫潑墨,以示祝賀。首都各新聞媒體派記者對大會的盛況進行了采訪,當晚新華社向全國各地廣播電臺和各地報刊發了專稿,北京電視臺播放了大會成立的實況錄像。中央電視臺也在26日的早間新聞節目中,播放了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成立的消息,稱贊這個組織為老年書畫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切磋技藝、溝通友誼的場所,為老年人發揮余熱又展現了一個新天地。這次大會開得非常成功,出席大會的人員代表面十分廣泛,實際上就是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
大會正式選舉劉寧一同志為會長。選舉李真、魏傳統、許麟廬、陳亞夫、張超、方丁、劉潤生、阿老、李樹三、崔靜真、古今生、王舒冰等12人副會長。秘書長由古今生兼任;
聘請楊靜仁、楚圖南、胡子昂、楊成武、舒同、鄭天翔、馬文瑞、王恩茂、趙樸初、楊得志等10人為名譽會長。聘請孫墨佛、吳作人、李可染、孫毅、段云、王國權、趙鵬飛、周而復、宋振庭、秦川、溥杰、啟功、關山月、劉海粟、肖勞、胡潔青等16人為名譽副會長。
1987年9月,劉寧一在因病休養期間,致信各位副會長,建議由李真同志代理會長。
9月15日,會長辦公會議認真研究了劉寧一同志的建議,一致同意,在劉寧一養病期間由李真同志代理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長。
1988年9月7日,李真由于身體原因請求不再代理會長并辭去常務副會長職務。劉寧一遂委托史進前同志主持我會的日常工作。
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1991年7月6日,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歷時三天。劉寧一會長因病未能出席。受劉寧一同志委托,史進前同志代表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常務理事會作工作報告。報告總結了前七年工作的經驗體會,規劃了今后五年的發展藍圖。
此時,老研會的組織已比較健全,有名譽會長10人,名譽副會長13人,會長、副會長20人,顧問135人,理事118人。辦事機構有辦公室、組聯部、宣傳部、創研部、展覽部。個人會員有7074人。其中有省、軍級干部200多人;地師級干部1000 多人;美術學院畢業和長期從事美術工作的1000多人,還有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和外籍華人中的一些知名人士。全國已有 66個省、市、地、縣建起了老年書畫研究會。
名譽會長楊成武在會上講話說:“我只講一個問題,就是老同志們要充分認識老年人的地位和作用。不要以為只有在原來的工作崗位上才有地位和作用,退下來以后,同樣有用武之地,在政治上,我們老同志是很堅定的。在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方面也要發揮重要作用。”
老齡委主任王照華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充分肯定了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建會以來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許多老年組織中起到了示范和帶頭作用。希望老齡委和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努力合作,在教育青少年和對臺工作方面有所作為。
大會對本會《章程》作了重要修改,確定了“實行常務理事會領導下的會長負責制”。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和要求,會議決定把“分會”改為“團體會員單位”。
大會選舉劉寧一同志繼續擔任會長。史進前同志任常務副會長。副會長17人:李真、魏傳統、郝治平、方丁、劉潤生、阿老、李樹三、王舒冰、崔靜真、賀晉年、王珺、張旭、張西帆、馬真、柳倩、陳大章、李琦。秘書長由張旭兼任。
聘請名譽會長9人:胡子昂、楊靜仁、王恩茂、楊成武、舒同、鄭天翔、馬文瑞、趙樸初、楊得志。名譽副會長13人:王國權、關山月、孫毅、劉海粟、啟功、蕭勞、吳作人、周而復、趙鵬飛、胡潔青、段云、秦川、溥杰。
選舉常務理事27人:劉寧一、李真、史進前、賀晉年、王珺、張旭、王舒冰、魏傳統、馬真、張西帆、李琦、李樹三、崔靜真、郝治平、方丁、丁兆甲、劉潤生、劉毓蘭、沈甸之、陳大章、阿老、張道容、羅丹、柳倩、殷鐵春、龔杰、路佳。
1993年9月15日開始召開二屆五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歷時五個多月,開會19個半天,一直到1994年2月23日才決定休會。
1994年1月3日,原國務院副總理、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老研會名譽會長耿飚接見了老研會的主要負責同志史進前、張旭、魏傳統、郝治平、方丁、阿老、王舒冰、崔靜真、李琦及王國權、張道容、趙宗和等。
耿飆說:“我們這些老同志,既沒有錢,又沒有權,大家都是來搞無私奉獻的。看來,老研會在團結上存在一些問題,應該解決。只有把團結搞好,工作才能搞得更好。團結搞不好,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副會長李琦接著說:“近年來老研會存在的矛盾很尖銳,耿飚老愿意接見我們,是想幫助解決老研會的團結問題。我建議老研會設兩個會長,劉寧一老會長可做終身會長,但因健康原因已不能工作,請耿老也當我們的會長。”郝治平、魏傳統、張旭、崔靜真等一致贊成擁護。耿飚說:“我對大家提的建議,要考慮考慮。”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您就不要考慮了,定下來吧!”并又一次熱烈鼓掌表示歡迎。
1994年2月5日,劉寧一因病去世。劉老擔任會長10年期間,為老研會初期建設繁榮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和史進前一道解決了自有產權辦公場所,在籌建辦公樓時因資金不足,他帶頭捐助5000元,又出錢在唐山定制200個茶杯送給會里公用。去外地參加書畫活動,當地組織派小車接送,劉老卻堅持和大家一起坐大車。他謙遜和靄、嚴于律己、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財富永久地留給了老研會。
1994年4月27日,老研會正式通知各團體會員單位,通告耿飚同志擔任會長,并正式向民政部報告。
5月9日,耿飚主持召開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并在會上作了長篇重要講話。他講到,老研會“章程”的部分內容要修改,不能自捆手腳;還講了,要辦好《中國老年書畫》報等。他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我會開展的毛澤東百年誕辰紀念活動搞得很好。他在講到團結問題時說:在這一群眾團體中,人員來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大家都是自愿來干老年書畫藝術事業的,不發工資,不管吃住,全憑自愿做多少算多少,憑良心辦事,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他特別講到,我們都是七、八十歲的人,在一起工作的時間沒有多少天了,說難聽些,是風燭殘年了,我希望能合作的好。要講互相尊重、團結、支持、諒解, 從大處看,想得遠些。據我所知,近年來在“團結” 二字 上,還有些問題。在工作上,彼此有不同的看法是自然的事,沒啥奇怪的,別在小事上糾纏,多談談,是可以解決的。大家要搞好團結,相互支持理解。有意見,當面說,不要總是站在老遠罵知縣,背后亂說。大家要互相照顧,要保持團結和穩定。不團結、不穩定,經濟上不去,什么事也干不好,也不能前進。耿飚還說:建會十年,劉老病了幾年,一進醫院就出不來了,誰頂著做工作?中國有句老話,“吃水不忘掘井人”,在這方面史進前同志做了很多工作。當然,他也難免有缺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不會沒有缺點,肯定有, 但大的方面是好的,貢獻功勞是主要的。
鑒于常務理事、正副會長人數較多,年齡較大,有的病重、去世等情況,耿飚建議:“選擇身體好、能堅持工作、能經常參加會議、熱心會務的同志組成常務工作領導小組,主持日常工作”。
1994年6月6日,史進前同志受耿老委托,主持召開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對修改《章程》作了專門討論。修改內容包括第十三條:“本會實行在理事會領導下的會長負責制。日常工作由常務副會長、副會長、秘書長等人組成常務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辦理。”會議一致通過了章程“修改意見”。修改后的《章程》上報并下發各團體會員單位。6月23日,在耿飚會長主持下,召開會長擴大會議,依據《章程》正式宣布成立老研會常務工作領導小組。小組的任務是,在會長直接領導下,負責處理本會的日常工作事務。成員有第一常務副會長史進前,常務副會長張旭、王珺、郝治平、魏傳統和副會長崔靜真、阿老、王舒冰、張道容等九人。 由史進前牽頭,張旭兼任秘書長。
9月20日,老研會為慶祝建國45周年和建會10周年,在總政禮堂召開“報告會”,耿飚到會講話,并委托史進前作了《乘勝前進把老年書畫事業推向一個新階段》的報告。耿飚在講話中再一次強調“團結”問題,他說:“今天,我再講一下團結。要真正團結我們內部的同志。張三和李四如果有了意見,又不說出來,埋在腦子里怨氣一多了,那就鼓鼓的,見了面就是臉紅脖子粗的,這樣還能干工作?毛主席過去說過: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團結是穩定的基礎,是大局,團結就是力量,沒有這一條我們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做不好。當然,也不應該在報紙上天天喊團結, 每天頭版頭條都寫上團結兩個大字,那也會引起誤解產生負作用。”
1995年2月10日,歷時五個半月暫行休會的二屆五次常務理事會復會,討論通過了《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關于若干問題的決議》,對領導成員和機關工作人員作了必要的調整。此次會議貫徹落實了耿飚會長的思想意見,維護增進了團結。
在耿飚會長的帶領下,在第一常務副會長兼法人代表史進前的具體組織下,老研會又步入中興發展的階段,各項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999年8月23日耿飚辦公室寫信致老研會說“耿老提出他年事已高,需要完全休息,不再擔任會長職務,建議由史進前擔任會長。”27日,老研會專門召開常務理事會議研究,同意耿老建議,表決選舉史進前為會長。會后正式行文上報文化部、民政部。文化部于2001年8月2日正式行文([人函2001]137號)同意史進前任會長,李永高留任副會長。
耿飚病重住院期間,史進前去醫院看望,耿老非常吃力而緩慢地說:“進前同志,看來我不久于人世了,人總是要死的,誰也逃脫不了。幾年來,老研會的工作很有起色。務必把會辦好。本來我想多幫助你幾年,把老年書畫事業的基礎打堅實,使它千秋萬代流傳下去,發揚光大。但是,已經不行了,這個任務就落到你的肩上了。你也八十多歲的人了,也得多多的照顧自己呀! ”史進前很受感動,對耿老說:“您好好的養病,老研會的事我會辦好的,決不會辜負您的期望。”臨分手時耿老還說:“我想起了一件事,請你來完成吧,老研會建會十五年了,有了今天的成就實在是值得慶幸的。希望你把這十五年來的成果,好好地總結 一下,寫成一部書,使之流傳下去。讓后來人知道是在什么樣的時代,什么樣的環境,由什么樣的人創建起來的。要著重把劉寧一同志他們幾位,當然包括你自己在內怎樣創建老研會的情景寫出來。中國革命史不是一部斗爭史嗎。只要我們把它真實的再現就行了。”耿老接著說:“這項任務也是一個千秋萬代的事業,國家要寫歷史,黨要寫黨史,家庭要寫家庭史,我們的老研會也要把我們的歷史寫下去,一代傳一代。”耿飚于2000年6月23日逝世。
秉承耿老的深情囑托,史進前同志繼續帶領著一班人不遺余力地為老年書畫事業的繁榮發展而努力工作著,奉獻著。早在劉寧一任會長期間,他就是常務副會長,自1988年9月7日起即受劉寧一委托主持老研會的日常工作,1992年10月5日起任法人代表。是他帶著劉寧一找到老戰友、北京市委副書記趙鵬飛幫助解決了老研會自有產權的辦公場所,并和劉老一起帶頭捐款集資籌建辦公樓房;組織舉辦了若干次國內外書畫大展;組織領導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的創辦發展;熱心公益事業帶頭捐贈作品和錢物等等,為老研會作出了卓越貢獻。
2001年11月22日,史進前同志在老研會常務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說:“我已經85歲了,本會的副會長除劉琦外都已超過70周歲。不符合文化部和民政部的規定,從長計議應當盡快實行本會領導班子的相對年輕化。為此,我建議由長時間擔任耿老秘書、熟悉本會情況、現年56歲、剛剛退休的孫秀勤同志繼任本會會長。”經過討論,與會同志一致同意史老的建議,并于當天向文化部寫了《報告》。文化部于2002年1月 16日(人社[2002]001號)批復:“經研究,同意孫秀勤擔任你會會長。”隨后即向民政部申報備案 :“會長孫秀勤,常務副會長劉琦,副會長李永高、許靜、林謙、周明善、宋芬桂、吳玉璽,秘書長兼法人代表孫盛年。
2002年5月8日,民政部給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換發了《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社證字第1467號],主要內容包括:
社團名稱: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
業務范圍:理論研究、業務培訓、展覽展示、編輯書刊、 國際交流、業務咨詢服務??? 活動地域:全國?
注冊資金:三十萬元??? 法定代表人:孫盛年?
住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七賢村十樓十二門
有效期:自2002年5月8日至2007年5月8日
業務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發證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發證當月,孫盛年以“身體不好”為由,請求辭去秘書長兼法人代表職務。經老研會常務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決定接受孫盛年同志的請求,同意文化部推薦退休干部耿墨學同志擔任老研會副會長兼法人代表。2003年3月18日上報民政部,民政部于6月7日為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辦理了變更法人代表登記手續。
在此后的工作中,由于老研會內部矛盾激化,導致各項工作難以正常開展。老研會自2004年起連續多年年檢不合格,民政部先后于2007年11月14日發出“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民民罰告字[2007]第39號),明確指出老研會2004至2006年連續三年年檢不合格,擬作出“限期停止活動六個月的行政處罰”;2008年10月23日發出“年檢整改通知書”;2009年1月5日在“中國社會組織網”上發布“限期停止活動三個月的行政處罰”《公告》。
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從2002年5月民政部給老研會換發《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以后,我會常務工作領導小組即著手“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但是由于內部不團結,致使籌備工作無法順利進行。
2009年8月7日,時任文化部社團辦主任王吉同志帶隊對老研會進行調研。
2010年4月21日,“文化部業務主管社會組織清理整頓專項工作領導小組” 成立,并成立清理整頓專項工作組,將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列入重點清理整頓的社團之一。
同年7月29日,在文化部清理整頓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的直接監督指導下,召開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在文化部、民政部備案的有合法身份的會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成立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換屆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蘇士澍同志擔任組長,成員有:耿墨學、唐麟松、李永高、宋芬桂、吳玉璽。同時還成立了換屆籌備工作辦公室,成員有趙懷才、張登府等,負責具體的籌備工作。
此后,換屆籌備工作領導小組先后召開了7次專題會議,及時研究解決換屆籌備工作中的各種問題,籌備工作辦公室積極做好各項具體組織工作。在籌備工作過程中,文化部及籌備工作班子本著顧全大局、既往不咎、團結多數的原則,進行了多次耐心細致、仁至義盡的思想工作。
面對重重困難,籌備工作班子成員墊錢租用辦公室、安裝電話等,千方百計聯絡各單位會員,苦口婆心地開展宣傳解釋工作。同時,認真落實參會代表和理事候選人。在充分醞釀協商的基礎上,確定理事、常務理事人選。按照主管單位要求,確定會領導班子人選。統籌考慮,設立名譽職務。起草修改大會文件包括工作報告,章程修改及說明等。努力籌措會議及辦公經費。
在文化部、民政部領導下,在文化部清理整頓工作領導小組的大力幫助和具體指導下,在各單位會員的積極支持參與下,為勝利召開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創造了有利條件。
2011年7月21日,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康銘大廈隆重舉行。來自全國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所屬的單位會員、39個中央國家機關、部隊大單位的單位會員代表150余名參加會議,共商老年書畫藝術事業發展大計。
出席會議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葛振峰上將,國家安全部原副部長、老研會常務副會長王珺,國家文化部社團管理辦公室主任王吉,文化部業務主管社會組織清理整頓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工作組組長楊秀芝等。
文化部社會團體辦公室主任、清理整頓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吉在會上首先介紹了對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的清理整頓工作以及換屆籌備工作依法依規、平穩有序開展的情況。他從加強社團管理的角度,針對老研會的健康發展,提出了三點要求:首先必須嚴格遵守我國社團管理相關法規和本會《章程》;其次必須接受業務主管單位和登記管理機關的監管;第三必須加強內部管理,堅持科學辦會。
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換屆籌備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唐麟松在會上作了《籌備工作情況報告》。他首先回顧了自1984年建會以來,老研會在老齡委、文化部、民政部的關懷指導下,先后在劉寧一、耿飚、史進前三位老會長的帶領下,為促進老年書畫藝術事業的發展所取得的驕人業績,以及時隔二十年之后才得以召開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種種原因,并報告了此次會議的各項籌備工作情況。
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李永高代表第二屆常務理事會作了題為《承前啟后,再鑄輝煌,為繁榮中國老年書畫藝術事業而努力奮斗》的工作報告。他總結了自1991年7月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以來的主要業績。一是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二是堅持入會條件,積極發展會員,不斷壯大組織隊伍,保持老研會的旺盛活力;三是堅持弘揚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圍繞重大事件和活動舉辦書畫展覽,出版書畫集,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四是開展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擴大中華民族文化的影響力;五是積極開展書畫研究與培訓活動,為幫助老同志實現老有所學的愿望搭臺鋪路;六是積極組織捐獻活動,向災區人民獻愛心;七是創辦了《中國老年書畫》報,較好地發揮了輿論宣傳、促進事業發展的作用。
大會審議并通過了《第二屆常務理事會工作報告》和《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章程》的決議。選舉產生了由118人組成的新一屆理事會和19人組成的常務理事會。經理事會議選舉,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蘇士澍當選為會長,唐麟松當選為常務副會長兼法人代表,吳玉璽、陳士富、嚴太平、魏峰、趙志強當選為副會長。王玉雪當選為秘書長,趙懷才、張登府被聘任為副秘書長。
大會選舉了常務理事19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玉雪、盧 鳴、孫傳玉、孫善德、蘇士澍、嚴太平、陸耀儒、楊鐵維、吳玉璽、陳士富、陳學武、張登府、尚生來、趙慶書、趙志強、趙懷才、相國軍、唐麟松、魏? 峰
聘請名譽會長8人:葛振峰、華楠、王珺、王云坤、肖作福、朱敦法、朱森林、李必達(執行);名譽副會長7人:王舒冰、史克信、許靜、宋芬桂、李永高、高銳、耿墨學;
聘請顧問16人:王駿、王加林、白石、劉恒月、劉琦、劉傳銘、石堅、田維謙、谷文興、居寒冰、趙芬、賈天增、董世榮、曹秀榮、游基、彭志圭。
蘇士澍會長在會上講了話。他對今后工作講了三點意見:一要抓班子,抓管理,抓制度。二要盡快讓老研會工作步入正軌,恢復擴大各項活動。三要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不斷壯大老年書畫隊伍。
大會向名譽會長、副會長和顧問頒發了聘書。中央電視臺、中國文化報、中國書畫報、書法報、中國老年報等新聞媒體派員參加并報道了會議。
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閉幕以后,按照相關社會組織的法定程序,及時完成了大會有關決定、決議,向文化部和民政部有關部門的申報備案工作。
2011年8月15日,民政部以“民社登[2011]第9282號文”審批同意我會負責人的變更申請;2011年8月23日,民政部以“[2011]第7107號文”核準《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章程》;2011年9月28日,民政部審核同意我會《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有效期延至2016年7月。
2011年10月,老研會秘書處依法收回屬于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的辦公場所、檔案資料、庫藏字畫等相關資產。
2011年10月9日,北京市新聞出版局給我會核發了《中國老年書畫》報《準印證》。
在認真組織了財務審計工作以后,2012年1月6日,民政部以“民社登[2012]第2001號文”審查同意我會法定代表人變更。
2012年上半年,經過我會總結上報,文化部審核、民政部第一批批準我會為2011年度年檢合格社團。經過上述各項工作,為我會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1年7月,蘇士澍會長明確提出,要抓班子,抓管理,抓制度。后來又多次強調要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的重要性。他指出:會領導要吸取過去班子嚴重不團結、甚至鬧分裂的教訓,對外要謙虛謹慎,對內要嚴格管理、嚴守紀律。要心胸坦蕩,正大光明。要多干事,干實事,認真做好服務。
按照蘇會長的要求,會領導班子形成了共識。在統一思想的基礎上,首先制定了《關于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的措施》,從而為新一屆領導班子帶領老研會健康發展再創輝煌提供了制度保證。
三屆代表大會期間,常務理事發生了一些變化。相國軍一直未履職,王玉雪于2012年11月離職,李桂玲2013年10月離職,孫善德2013年去世。
經理事會議增補常務理事有:李世文 李才旺 呂春甲 張秉鐸? 陳樹良 幸宗倫 張維先 彭邦興 顧漢萍 王? 吉 解永全 呂家傳? 王信田 高培新 王國華 詹德旺 周奎武 王光先 張峻屹? 張玉田? 王喜光 張嗣讓 孫兆昊 薛安國 馬文駿
2012年11月三屆二次理事會議增補王吉、解永全為副會長。
2012年底王玉雪秘書長離職。張登府繼任秘書長。
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2015年9月28日《三屆五次理事會議工作報告》中下年度工作計劃第一條安排就是,“認真籌備,做好換屆改選工作”。鑒于下屬各級單位會員陸續進行了換屆改選,不少老年書畫組織由于年齡、身體等原因調整了主要領導成員,理事、常務理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明確下年度首要的任務要及時了解單位會員特別是省(市、自治區)級單位會員主要領導成員換屆變化的情況,在征求單位會員意見后,及時調整已經離崗、不再從事各級老年書畫研究會工作的理事人選,為換屆改選做好組織準備。根據文化部、民政部要求和本會《章程》規定,2016年應該召開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換屆選舉出新一屆領導班子。要著手做好總結工作、修改“章程”等各項籌備工作,確保順利圓滿的開好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在秘書處此前近半年準備工作的基礎上,2016年7月2日會長辦公會議聽取了準備工作情況并討論了籌備工作方案,經7月6日常務理事會議決定:2016年8月27日在北京召開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換屆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確定新一屆會領導候選人名單。遵照文化部意見,在京會議參會代表須控制在80人以內,結合各省(市、自治區)、國家機關、軍隊、企事業單位會員實際情況,經常務理事會議商定了代表分配方案。換屆籌備工作領導小組在征求有關單位會員意見的基礎上,確定新一屆理事、常務理事候選人方案。原則上有關單位會員原有理事、常務理事名額保留。另外,根據三代會以來有關單位會員的規模、組織及活動情況做適當的增減調整。
經過緊張細致的籌備,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于2016年8月27日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召開,會期兩天。
蘇士澍會長代表第三屆理事會作了題為《繼承傳統,務實創新,努力開創中國老年書畫事業新局面》的工作報告。報告回顧總結了三代會以后面臨著新形勢、新機遇、新任務,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別是規范組織管理,狠抓制度建設,先后制定和修訂了《關于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的措施》、《關于人事聘用制度》、《關于財務管理制度》等18項規章制度。為進一步規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奠定了基礎,從而自2011年以后連年成為年檢全部合格社會團體。在組織建設方面,積極主動地與未派代表參加三代會的單位會員取得聯系,做好恢復接續組織關系工作,從而使全國省級老年書畫組織中除了個別以外都恢復了關系,還新發展了一些單位會員,單位會員總數達到228個。《報告》還總結了以下幾項工作:突出群眾特色,提高服務水平;發揚行業優勢,活動豐富多彩;清查歷史積淀,用好會藏作品;奉獻老有所用,無私社會公益;組建專家團隊,助推核心業務;基礎陣地建設,倡導評優爭先;傳播與時俱進,老有所學導向。
大會審議并通過了《第三屆理事會工作報告》和“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章程修改意見”的《決議》。
大會選舉了新一屆領導班子: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連任會長,王吉任常務副會長、法人代表兼秘書長,副會長有:唐麟松、羅楊、解永全、李勝洪、張玉田。
大會選舉了常務理事39人(以姓氏筆畫為序):馬文駿、王? 吉、王克林、王國華、王喜光、盧? 鳴、盧森淼、任舜華、莊同保、劉振宏、劉春祥、關呈遠、孫? 波、孫傳玉、孫兆昊、蘇士澍、李世文、李勝洪、楊鐵維、鄒良志、陳榮仲、張玉田、張秉鐸、張峻屹、張超英、張嗣讓、羅? 楊、金? 奕、周用金、鄭鑫利、荊濱旭、高培新、 閻文崑、唐麟松、韓? 偉、彭邦興、葛本亮、解永全、譚云協。??
大會聘請顧問8人:
李必達、耿墨學、李永高、吳玉璽、嚴太平、魏峰、陳士富、張登府。
重大展事
我會建會三十五年來,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及重大節日,組織開展的各類書畫展覽數百次,其中比較重大的展事也有幾十次。此文僅列舉幾次具有代表性的展覽,以見證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的光輝歷程。
首屆“中國老年書畫展”
1984年4月28日,為了配合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成立大會,在地壇公園舉行了首屆《中國老年書畫展覽》開幕式。全國政協副主席胡子昂、中國老齡問題委員會主任于光漢以及首都各界知名人士 500多人出席了開幕式。5月6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成武同志參觀了展覽。展覽共展出書畫作品233件。首都多家新聞媒體都對展覽進行了釆訪播報。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節目中,播放了開幕式的盛況。日本記者青木鹿毛參觀了書畫展覽后一再稱贊:“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辦的好”,說:“老齡問題是世界性的問題,中國是一個大國,這個問題解決好了,有世界影響。中國是個幾千年的文明古國,中國的書畫藝術在東方占有重要地位。日本人最喜歡中國的書畫藝術。老年人講究傳統,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把愛好書畫的老年人組織起來,這不僅解決了人老了干什么的問題,還可以發揚文明古國的文化藝術傳統。”對書畫展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是一個高水平、高質量的展覽。一個剛剛創建的團體征集到這么多黨政要人、書畫界名流的作品,是不簡單的。說明這個團體的名望是很高的。展品都是佳作,看了使人心曠神怡。”他還代表日本《中日新聞》、《東方新聞》《西日本新聞》、《北海道新聞》四家新聞社邀請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赴日舉辦《中國老年書畫展覽》。” 5月29日,首都各家報紙都在顯著位置上刊登了“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成立大會”和“首屆中國老年書畫展覽”的消息及大幅照片。中央新聞記錄電影制片廠還為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的成立和首屆中國老年書畫展攝制了文獻紀錄片。
人民大會堂“迎新春書畫展”
1986年2月5日晚,北京人民大會堂張燈結彩,黨和國家領導人同15000名老午部興致勃勃的在這里聯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應邀在遼寧廳舉辦了書畫展,展出了徐向前、舒同、吳作人等老革命家、老書畫家的杰作100多幅。同時還舉辦了迎春筆會,李真、史進前、卓然等著名書畫家當場揮毫潑墨,吟詩填詞作書作畫,為迎春聯歡晚會增添了特別的光彩。《人民日報》2月6日以《首都舉辦老干部迎春會--許多老同志當場題字作畫抒豪情》為題作了報道。
民族文化宮“豪情頌書畫展”
1987年3月6日,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為紀念建會三周年,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了《豪情頌書畫展》。舉行開幕式時,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方毅和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朱學范剪彩。劉寧一會長致詞。參加開幕式的有中紀委常務書記韓光、全國僑聯副主席連貫、中顧委委員趙毅民等約六百人。宋任窮、楚圖南、楊靜仁、胡子昂、楊成武、繆云臺等領導同志為展覽題詞。此次展覽共展出作品803件,書法490件,繪畫301件,篆刻12件。展期10天。人大副委員長廖漢生、楚圖南,全國政協副主席楊靜仁,中顧委委員郭述申,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主任王照華、總參顧問孫毅等和一大批老書畫家先后前去參觀。參觀者絡繹不絕,每天不下兩千人,除了國內觀眾外,還有不少日本、澳大利亞、美國、西德的外賓前去參觀,有的還要求購買展品。展覽受到了廣泛的好評,辦得很成功。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北京廣播電臺、人民日報、北京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華聲報、瞭望周刊、中國老年雜志、中國書畫報、大眾美術報等先后發表了消息或專訪報道。
軍事博物館“紀念抗戰五十周年建軍六十周年書畫展”
????
1987年7月2日,“紀念抗戰五十周年建軍六十周年書畫展”在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舉行。共展出700多件作品,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董必武、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葉劍英、林伯渠等已故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墨寶23件,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老帥的作品32件,老將軍們的作品171件,社會賢達、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07件,其余均為老研會會員的作品。作品有國畫、 版畫,有書法、篆刻。成都畫院張幼矩花費七年時間創作的長80米、寬43厘米多的《川康形勝圖》,描繪了當年紅軍在四川走過的地方,極為引人注目。有幾位作者把作品寄出來后就逝世了,還有父女合作、夫妻合作的作品。展覽非常成功。隨后由長城出版社出版印制了大型畫冊《中國書畫選》,書名由鄧小平書寫。畫冊共入編309幅作品,包括已故領導人的遺墨與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開國元勛、文武棟梁的書畫,享有盛名的老一代和才華橫溢的新一代書畫家的精品,以及聞名遐邇的社會賢達、海外僑胞的優秀作品,書法和繪畫各半。著名書畫家王雪濤、關山月、孫墨佛、劉海粟、啟功、李可染、黎雄才、林凡、黃永玉、程十發、吳作人、費新我、黃胄、舒同等都有精品入選。共印五千冊,一經問世,立即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亞洲書法交流大展”
1994年4月22日,由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和韓國《中韓日書藝文化交流協會》聯合主辦的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汶萊及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參加的第一屆“亞洲書法交流大展”在北京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舉行開幕式,共展出書法作品338件。受到了國內外來賓的熱烈歡迎。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史進前、《韓中日書藝文化交流協會》運營委員長嚴賢燮分別致詞,高度贊揚“亞洲書法交流大展”,對加強友誼,促進交流,弘揚漢字文化、東方文化,將發揮積極促進作用。共同表示要一屆一屆地辦下去。出席開幕式的外賓有:新加坡邱程光先生、馬來西亞陳立惠先生、砂澇越鄭先文先生、汶萊俞慶在先生、日本山田伊佐久先生、林金東先生。全國人大常委會員長程思遠、 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謝筱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陸石、謝云、原國家衛生部部長崔月犁和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副會長、著名書法家、畫家數百人出席開幕式并參觀。首都各新聞媒體作了及時地宣傳報道。新華社還向國內各報刊發了通稿。2000年5月、2003年9月,經文化部批準,又在北京舉辦了第二屆、第三屆“亞洲書法交流大展”,增進了書法界同行們的友誼,受到了中外人士的好評。
人民大會堂“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六十周年金秋名人書畫系列活動”巡展首發式和大型紀錄片《長征啟事錄》開拍式。
此次重大活動由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和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共同發起主辦,三十余位黨和國家領導人、一百六十余位老將軍、老紅軍,上百位著名人士與書畫家,用近千幅書畫作品謳歌了不朽的長征精神。1996年5月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啟動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鐵木爾·達瓦買提、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葉飛和總政治部副主任周子玉、總后勤部政委周坤仁、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李鐵林等同志應邀出席。曹里懷、莫文驊、孔石泉、孫毅等八十多位老將軍、老紅軍、老領導也佩戴著金光閃閃的八一勛章、功勛章、紀念章,精神抖擻,興高采烈地應邀出席。參加大會的還有首都有關單位的領導、知名人士、書畫家、贊助單位的代表共五百多人。巡展首發式和紀錄片開拍式,在熱烈的氣氛中開始。組委會名譽主任、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第一常務副會長史進前同志致詞,他說:此次系列活動從一開始就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軍隊首長、老紅軍戰士、軍旅書畫家、社會各界朋友以及新聞單位的熱烈支持和關注。此前已經成功地舉辦了 “軍旅書畫家筆會”和“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六十周年書畫座談會”。已經收到的上千幅書畫精粹之作,無一不傾注著對紅軍長征的贊頌。書畫巡展的行程、《長征啟示錄》的開拍與一系列紀念活動,將沿著當年紅軍長征之路及沿海大城市逐步展開,一定要用長征精神把這一活動辦好。接著,老紅軍、老將軍代表王宗槐同志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當即高唱了“紅軍強渡金沙江”戰歌,歌聲雄壯嘹亮,喚起了對當年紅軍強渡金沙江偉大精神的記憶。在座的有幾位曾經參加強渡金沙江的老紅軍、老將軍也隨著王老高唱起來,把兩個“儀式”推向了高潮。中央電視臺和北京電視臺都派出記者對“兩個儀式”的大會進行了專訪,并在當天新聞聯播節目中播出了大會盛況。首都各新聞單位也都派出記者進行了采訪,相繼進行了報道。
隨后精選了300余幅書畫作品,歷時4年,在上海、廣東、廣西、 福建、云南、四川、山東、江蘇、甘肅、湖南等十二個省、市、自治區的部分城市舉行了巡展。所到之處,得到當地黨政軍領導、老紅軍、老將軍、書畫家、社會各界朋友的支持和歡迎,影響很大。
三年之后將巡展作品編輯成《長征書畫集》,楊成武同志題寫書名,耿飚同志作序,由史小剛主編,“紅旗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本書畫集是長征的藝術,革命的藝術,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藝術,是長征之魂凝聚的史冊,它具有深遠的政治意義,珍貴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1999年10月23日,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出版首發式。劉華淸、鐵木爾·達瓦買提、張廷發、鄭天翔、李力安、梁必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 老紅軍、老將軍、老書畫家、企業家有關單位負責人、老將軍們的遺孀、子女以及各界來賓共五百余人出席了發行儀式。史進前代表主辦方講話,充分肯定系列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社會效果很好。
2012年全國會員書畫展
2011年經過清理整頓勝利召開第三屆代表大會以后,百廢待興,以蘇士澍為會長的新一屆領導班子,在迅速恢復正常工作秩序的同時,為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和迎接黨的十八大,即于2012年6月10日至17日在北京軍事博物館舉辦了“翰墨春秋?永樂年華”(北京)全國會員書畫優秀作品展。此次書畫展覽得到了全國各地老年書畫組織的大力支持和廣大會員的積極參與。評委會從幾千幅書畫作品中,認真遴選了800余幅作品進行展出。同時從本會珍藏的作品中,挑選部分黨、政、軍領導人和著名書畫家66件作品共同參展。展覽結束后,又挑選了部分入圍優秀作品,與參展作品一道編印了《翰墨春秋?永樂年華書畫集》。此次書畫展是老研會依法換屆恢復正常工作后的第一次亮相,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和參觀者的好評,中央電視臺新聞書畫頻道、《中國文化報》、《中國老年報》、《書法報》和《中國書畫報》等新聞媒體都進行了宣傳報道。許多參觀者反映,這是近幾年看到的一次有較高質量和水平的大規模書畫展。
紀念建會三十周年系列書畫展
2014年4月,為了紀念建會30周年,老研會在北京舉辦了系列書畫展覽活動。一是“全國會員書畫優秀作品展”。此項展覽得到眾多單位會員的大力支持,廣大會員積極參與,共征集各類書畫作品1826件。經過認真評比,確定入選作品 755 幅,其中一等獎20幅、二等獎40 幅、三等獎80幅。二是“會藏書畫珍品展”。老研會建會以后,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部隊元帥將軍和書畫名家曾贈予墨寶,這些作品已成為我會發展歷程中的珍貴紀念和珍藏。為隆重慶祝建會30周年,也為了讓更多的人能欣賞到這些書畫珍品,經過認真籌備,于同年5月在北京成功舉辦了“會藏書畫珍品展”,共展出彭真、鄧穎超、習仲勛、吳作人、李可染、啟功、舒同等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書畫藝術大家的墨寶366幅。通過展出回顧我會發展歷史,參觀者表現出極大的關注。三是5月份舉辦的“藝術委員會首屆優秀書畫作品展”。藝術委員會是2013年8月開始籌建、2014年5月正式成立的,她的成立是老年書畫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老研會建設一支書畫家隊伍的標志。此項展覽征集到包括藝術委員會領導成員、藝術委員會委員、特邀嘉賓和部分創作研究員的書畫作品共410幅,從中評選出223幅展覽并入編結集,其中書法作品136幅,美術作品87幅。作品形式多樣,異彩紛呈,既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又有較高的藝術水準。以上三項展覽的作品均編印了《書畫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和好評。
2017年“全國會員楷書優秀作品展”
??? 為了響應和落實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長蘇士澍“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的號召,老研會從2016年著手籌備此項展事。在征稿通知發出后三個月內即收到全國各地包括香港地區楷書作品2006件。據不完全統計,80歲以上的作者有223名,占比11%,其中最年長作者97歲。為了做好評選工作,成立了由會領導及有關人員組成的評審委員會。本著“公平、公正”原則,經過反復認真評審,確定1226件優秀作品入選,其中入編《楷書作品集》125件。由于場地等因素,包括特邀作品在內共展出600余件,其余作品在老研會官網和《中國老年書畫》上擇優展示。從展出的作品看,取法正宗,風格多樣,較好地詮釋了繼承和創新的書法正路,反映了廣大老年朋友的楷書水平,也為廣大老年朋友提供了一次觀摩交流的機會。
與老齡辦聯合舉辦“首屆全國老年人書法繪畫攝影大賽”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紀念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偉大歷程,增強全社會人口老齡化國情意識,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推動老年人文化藝術發展,以文化活動形式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簡稱老齡辦)于2018年8月決定舉辦“首屆全國老年人書法繪畫攝影大賽”,由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與華齡出版社、中國老年大學協會、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北京中頤華融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由全國各地老年大學(縣級及以上)、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動員各地會員單位組織集體報名征集作品,個人可通過組委會官方開設的參賽渠道進行報名投稿。本次大賽設書法作品、繪畫作品和攝影作品三個項目,書法僅限毛筆書法(不包括冊頁、對聯、多條屏、篆刻);繪畫包括國畫、油畫兩種形式?;(書畫作品規格限在四尺整張以內豎式)。攝影作品類黑白、彩色均可。本次大賽共收到書法作品 ????件、繪畫作品??? 件、攝影作品??? 件。經過認真篩選評比,評出特等獎3名、一等獎10名、二等獎30名、三?等獎200名、優秀獎300名,優秀組織獎15名。其中,特等獎、優秀組織獎分別頒發獎金、獎杯和證書;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分別頒發獎金和證書;優秀獎頒發證書。
教育培訓
??? 老研會在建會半年后即向老齡委上報了“關于籌辦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的請示”,老齡委于當年12月10日即批復:“同意你會籌辦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及其章程草案”。老研會經過研究決定由副會長張超負責籌備工作。1985年初,以老研會名義向河南平頂山礦務局、江蘇徐州礦務局、河北開灤礦務局、河北峰峰礦務局、山西晉城礦務局幾家共籌資八萬元,用于籌建函授大學的啟動資金。
??? 1985年1月4日,老研會會長會議決定張超同志擔任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校長,劉寧一會長任名譽校長。
1985年5月15日,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在政協禮堂召開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成立大會。社會各界知名人士 400多人出席了大會。劉寧一會長在大會上講話說:我們的辦學方針是:“普及與提高有機結合,城市與鄉村協調進行,大專與中專同時并舉,中青老少系列發展”。辦學宗旨是:“培養一批具有大專水平的書畫藝術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強調書品、畫品、人品并重,品學兼優是育才的基本要求”。教學方法是:“采取函授、自學、適當面授結合,文字講義為基礎,錄象示范為教學手段,做到因材施教”。學校章程明確規定:“函大的主辦單位是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副校長由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選聘,學制二至三年,經考試成績合格者由學校發給結業證書。”函大的創辦,受到了廣大老年書畫愛好者的歡迎。據不完全統計,當年報名參加學習的就有20000余人。函大本部經過全體教職員工的努力,設置了書法、繪畫、篆刻、傳媒和服裝設計專業,配備了自身的教學隊伍,組織專家編寫了教材,培養了眾多學員。
到1986年4月不足一年半時間,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就在全國各地成立了80多個分校,在校學員達35000人。并先后在北京、福州召開了辦學經驗匯報和經驗交流會,劉寧一和李真均到會講話,對辦學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這樣對各地分校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到1988年1月,全國各地建立的分校就有180余所,學員達70000余人。
1988年10月5日,會長辦公會議決定免去張超校長職務,聘任老研會名譽會長王國權擔任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校長。
1989年12月1日,為紀念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建校五周年,在北京中國畫院展覽大廳舉辦了“函大畢業學員優秀作品展”,展示了書畫函授教育和社會力量辦學的豐碩成果。
1991年1月22日,“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在北京市成人教育局正式登記備案。登記事項包括:主辦單位: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主管辦學負責人:史進前;校長:王國權,副校長阿老、張道容;辦學形式:函授。與此同時,市成教局為函大頒發了《北京市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京成社教字[010]號)。到1991年7月6日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時,在全國已辦起函大分校 220所,有學員九萬余人,已有50000余人畢業。數以千計的老年書畫愛好者,大器晚成,已成為當地甚至全國知名的書法家和畫家;有不少人在國內外講學和舉辦個人書畫展,出版了書畫集;還有一些人的書畫作品被國家級博物館收藏或刻碑。
1995年開始,函大的主要領導鬧分裂,要從老研會獨立出去。耿飚會長經研究決定在函大成立常務領導小組,任周根龍為組長。同期聘任周根龍、歐陽中石、哈斯、宋朝良為副校長。但是函大的主要領導拒不接受老研會的決定,矛盾加劇。1998年在耿飚會長主持下,研究決定免去王國權校長職務,聘任姚志華為函大校長。
由于函大領導班子出現了嚴重問題,自1997年開始,北京市教委每年年檢均不合格,也未能及時換發新的“辦學許可證”。聘任新校長以后,又因老研會自身領導班子在耿飚會長2000年去世以后,內部矛盾激化,也無力領導管理函大工作了,導致函大教學工作逐漸下滑,辦學規模日益萎縮。這種局面維持到2007年初,姚志華校長自行離職,同時把函大移交給杜潔塵負責。2009年北京市教委加強整頓民辦教育工作,函大已無法完成相關要求,后于2011年自行解散消亡。
藝術隊伍
1987年8月1日,由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宣傳展覽部負責,先后吸收有書畫創作水平的老書畫家和書畫愛好者,成立了八個創作組,每組10人左右,共近百人。以后逐漸發展成了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的創作和教學骨干力量。9月25日,舉辦了第一次創作組成員書畫作品觀摩展,展出61名創作員的書畫作品124幅(繪畫97 幅,書法27幅)。展出期間,會長劉寧一、副會長阿老還邀請書畫鑒定專家參觀,聽取了他們的品評意見。1988年8月13日,老研會專門召開了一次“創作經驗交流會”,在北京的85位創作研究員參加了會議。會上熱烈發言交流探討,常務副會長史進前和副會長李琦到會講話,對推動創研工作的開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2011年第三次代表大會提出要堅持普及和提高相結合,要逐步建立一支書畫家團隊。2013年,開展了對老創作研究員進行重新登記和換發新證工作,共有400余名創作研究員進行了登記換證。后來又制定了“創作研究員管理辦法”,逐步發展了一些新的創作研究員,從而使創作研究員的建設管理更加規范化。
2013年8月,經過反復醞釀協商,借鑒其他社團的經驗,結合老年書畫組織的實際情況,會長辦公會議認真研究,決定成立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藝術委員會(以下簡稱藝委會),并通過了藝委會《工作條例》。藝委會是老研會的內部機構,也是“書畫家團隊”的領導機構。隨后,依據《工作條例》,聘任了首批藝委會委員 59人,其中書法委員會26人:(以姓氏筆畫為序) 馬駿祥、王泳、王興家、王克林、朱非、冷萬里、嚴太平、嚴曉明(女)、李世文、李新詠、李殿富、楊雍、楊佐桓、楊靄昌、陳國振、張元國、張登府、張德寬? 羅鐘、姚福聚、崔陟、彭惠卿、程茂仁、程茂全、雷顯平、廖庭建; 美術委員會27人: 王玉河、王自美、王明澤、王建中、毛繼昆、孫振江、孫曉斌、劉紀軍、劉輝煌、安云霽、許立仁、張玉田、張新田、陳秀(女)、洪明澤、趙剛、姜守垣、郝鳳先、侯耀州、高風、唐林雄、徐廬陵、程茂煜、董艾(女)、 舒羚(女)、穆永瑞、魏峰。??????
2014年5月29日正式召開了藝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公布了首批藝委會委員的名單,向委員頒發了證書。
2015年6月,經過多方面推薦考察,通過藝術委員會主任辦公會議審批,又聘任了第二批藝術委員會委員25人,其中書法委員會16人:弓超、毛用和、王行培、王忠仁、紀大年、李必達、李永高、 李建民、閆文崑、劉福海、陳秉智、陳樹良、宋紅正、徐四海、曹新元、翟玉龍;美術委員會9人:王瑞林、李長貴、李建生、湯建新、張平、張秀華、楊德明、姚澤民、 靳朕福。
2016年6月,經藝術委員會主任辦公會議,審議決定聘任第三批藝委會委員15人。書法委員會10人:王云坤、何永澤、張兆良、李建國、李勝洪、宋智興、張維先、封友文、趙宏、廖福祥;美術委員會5人:王書科、陳楊、張春萍、李新風、裴廷祿。???????????
媒體宣傳
老研會從建會之初就很重視媒體宣傳工作,主要工具載體是報紙和網站。
《中國老年書畫》報(內部資料)
1992年1月5日,在劉寧一和史進前同志直接關注下,《中國老年書畫》報正式出版。注冊登記機關為北京市新聞出版局,準印證編號為[1999(0430)]號,4開、四版,每月一期,印數20000份。報頭是請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先生題寫的,全國政協副主席馬文瑞為報紙的創刊題詞:“貫徹雙百方針,發展書畫藝術。”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溥杰也為創刊題詞。此報一經出版面世,就受到了全國各個團體會員單位與廣大會員的熱烈歡迎。對及時交流書畫信息和創作經驗,介紹學書、學畫經驗,幫助會員學習書畫藝術,保持老研會與廣大會員的聯系,表揚好人好事,推動面上工作的開展起了重要作用。劉寧一說:“《中國老年書畫》報的出版,等于在我會和各團體會員單位與廣大會員之間搭起了一座交流信息的橋梁。”《中國老年書畫》報的創刊,在廣大會員中引起強烈反響。不少人來信稱贊《中國老年書畫》報,辦的好,有特色。
1994年5月9日,耿飚接任會長后第一次在常務理事(擴大)會議上就專門講到:我們的《老年書畫報》,事業需要它,群眾又喜歡,要辦好。為什么不可以公開發行?要走出我們自己的路子來! 我們要善于學習,不學習寸步難行。先進的東西要學習,不能保守。我們的報紙不要和大報比,如《人民日報》《解放日報》《北京晚報》等。我們資金少,設備差,要因陋就簡。一句話,從實際出發,走我們自己的路。在座的都是筆桿子,有實際工作經驗,我們可以自已動手寫文章,別人報紙的好文章也可以轉載。
從創刊到2006年初,《中國老年書畫》報出版了170期,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遺憾的是,老研會由于內亂分裂,《中國老年書畫》報也難逃厄運,有幾年曾一度面目全非,不成樣子。
2011年7月21日第三次代表大會后,根據廣大會員的強烈要求,經過積極籌備,《中國老年書畫》報于2012年1月正式恢復出版發行。根據工作需要,組建了《中國老年書畫》報編委會,聘請專業人員擔任主編。期號以2006年3月整頓時停刊的170期為銜接點,報名題字恢復趙樸初先生的墨跡,每月出版一期。版面擴大到對開4版,增大了報紙的容量。字號由小四號放大為五號,方便了老同志閱覽。報刊的主要功能定為三條:一是及時傳達中央和有關部委的指示精神;二是介紹各地會員單位的先進經驗;三是為廣大會員提供書畫交流平臺。
蘇士澍先生于三屆代表大會當選會長以后,也多次在不同會議上講過:《中國老年書畫》報雖然是內部資料,就相當于咱們老研會的機關報,是咱們的喉舌,會領導班子想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要讓各地單位會員和廣大個人會員知曉。各地的工作經驗,會員的創作經驗可以在報紙上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報紙要辦成廣大老年書畫朋友學習、切磋書畫技藝的平臺,可以選登一些古人名家名帖以及重要的書畫理論,也可以讓會領導寫一些文章。雖然現在電腦手機很發達方便了,但是許多老同志還是愿意看報紙,效果也不一樣。所以,盡管會里經費比較緊張,一定要花錢把這張報紙辦好,更好地為廣大會員和老年書畫朋友服務。?
為溝通信息、廣泛征稿,編委會在省級單位會員中聘請了特約記者,在地縣單位會員中聘請了特約通訊員。后來,不斷改進報紙版面,提高報紙質量,悉心為會員服務。注意提高言論的宣傳力度,刊登會長話語或短評等言論性文章,開辟了“咱們的書畫名人”“耄耋老人的書畫情懷”等專欄,以推介我會藝術委員會委員等專家團隊的風貌以及80歲以上老書畫家的風采。每期報紙都有兩個版面刊登會員的書畫作品,或者為部分單位會員集中安排專版刊登書畫作品。還不失時機的發行過“特刊”或《老兵潑墨慶祝八一建軍節》專版等,深受廣大會員的贊許好評。
在辦好報紙的同時,會領導也非常重視網站建設。2013年10月,老研會專門制定了“網站建設管理規定”,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方案步驟,還成立了領導小組。自2014年3月起,會領導組織有關人員聯系網絡公司,各工作部門通力合作,結合老研會業務具體情況,對老研會官網進行欄目設計、調試運行,于當年6月正式開通運行。后來,幾經改版升級,逐步調整完善的欄目為:首頁、新聞動態、組織機構、政策規章、通知公告、下載中心、網上展廳、《老年書畫》、書畫園地、聯系我們。隨著老研會官網建設的不斷完善,及時報道老研會重要活動和重要事件;及時重要事項的通知公告,介紹會領導班子、理事、常務理事及藝委會成員等,還可以下載老研會的各種表格,觀摩欣賞書畫作品等。
2015年8月10日,公布了老研會的“微信公眾號”,建立了《微信時代》欄目,很快發展成信息量最大,觀賞性最強,最貼近書畫特色,最貼近生活的欄目。該欄目設有子欄目《書畫知識》和《健康養生》,介紹書畫知識、名家書畫作品,提高會員鑒賞能力,滿足會員審美需求。同時為廣大會員介紹大量健康養生知識,提高健康水平。特別是辟有《老年書畫》欄目,為廣大會員在網上閱覽各期《中國老年書畫》資料提供了便捷的途徑。老研會官網的建設,開辟了新的宣傳窗口,拓寬了與廣大會員相互溝通的渠道,搭建了為廣大會員服務的新平臺,受到廣大老年書畫愛好者有條件上網的朋友的歡迎和好評。
?
(撰稿:張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