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用的宣紙,起初產于安徽的涇縣,涇縣古屬宣州,所以就稱之為宣紙。??宣紙基本分為兩大類:生宣和熟宣。????生宣。由于造紙原料的配比不同,可分為:單宣(最薄)、單夾(較厚)、凈皮、棉料、夾宣(兩張并一張)和三層夾。生宣具有吸水性能強的特點,是書畫用紙的主要材料。生宣要久藏為好,剛生產出來的宣紙過于凈白,故有火氣逼人之感。久藏的生宣色澤柔和,用墨用色更具韻味。為了使新的生宣能取得陳紙的效果,可以將紙在風口掛放一段時間,經過這樣處理的生宣紙稱為“風紙”。????熟宣。是配染膠礬的生宣,具有著水后不滲化的特點。如果再加以染色、灑金等工藝,便可以產生繁多的品種。熟宣的主要品種有:素宣、煮砭、玉版、蟬羽、冷金、虎皮等。熟宣不宜久藏,藏久要脫礬,會出現局部滲墨的現象。????生宣質量有很大的差異,區別優劣的重要標準是墨韻的顯示度,即所謂“潤墨性”的程度。優質的生宣具有“潑墨處,豪放淋漓;濃墨處,發亮鮮艷;淡墨處,層次分明;積墨處,渾厚深沉”的特點。測試墨韻顯示的方法,一般采用的是比較法,將幾種不同的生宣著墨后進行比較,測試時用墨不宜過濃,太濃了就難以產生墨色的細微變化。由于造紙纖維的純凈度、漿化度以及皮漿與草漿的配比不同,加上制造技術的高低差異,著墨后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凡是優質的生宣經著墨后,墨色滲出的暈圈清楚,漲力均勻。質量差的生宣,墨色滲出后不能清楚地顯示暈圈,墨色呆板,或墨汁滲透不勻。不能顯示墨色暈圈的生宣就無墨韻可言,就不能作為書畫創作的用紙。???生宣和熟宣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柔韌性。生宣紙質的柔韌性是十分突出的。將生宣捏在手中,手感很柔軟;?如將其揉成一團后再經過熨燙,依舊可恢復平展如初。如用毛筆在生宣紙面上書寫,能感受到它的柔韌。?在生宣上創作的作品,任意團揉,只要經裝裱處理,仍能呈現平平展展的視覺效果。為此,宣紙書寫后存放方便,攜帶方便,書寫好的作品可裝入信封郵寄給他人,作品到了收件人手中,只要請裝裱師裝裱后,就可以懸掛在房間里作為藝術品來欣賞。裝裱后的書畫作品年代久了,出現陳舊或殘缺現象后,裝裱師可以將陳舊作品的畫心從裝裱的作品上揭出,然后重新裝裱,可以使得作品的外觀煥然一新。???二是濕染性。到商店里購買宣紙,判斷生宣與熟宣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用水來檢驗。當水滴在宣紙上,水滴逐漸向四周擴散的就是生宣,而沒有立即擴散或不再擴散開的就是熟宣。我們把生...
2015
-
09
-
17
9月10日至14日,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藝術委員會在北京成功舉辦第二屆書畫作品展,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常務副會長唐麟松主持10日的開幕式。全國政協常委、本會會長蘇士澍致開幕詞。他在致辭中說,北京的秋天,風清氣爽,金菊飄香。今年九月三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日,天安門前規模宏大的閱兵,彰顯了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和現代化軍隊的威武強大。同時向全世界宣示中國人民維護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的堅定信念。中國人民抗戰的勝利是無數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中國人民為此付出了慘痛和巨大的代價。為了紀念這個偉大而難忘的日子,我會廣大會員紛紛開展了各種書畫展覽、筆會、捐贈字畫等活動。今天我會在國粹苑舉辦“勿忘國恥,復興中華”藝術委員會第二屆優秀書畫作品展,在此我代表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致以熱烈的祝賀!蘇士澍介紹了展出的書畫作品情況。本次展出的書畫作品共202幅,其中會藏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開國元勛、將軍以及著名書畫家作品30幅,藝術委員會委員作品51幅,創作研究員作品32幅,會員優秀作品89幅。他說,這些作品都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包括歌頌革命先烈的古今名句或自創的詩詞聯句;贊美祖國和時代的山水、花鳥、人物等,內容豐富,積極向上,充分表達了廣大老年書畫家勿忘國恥、復興中華、珍視和平、展望更加美好未來的信心和愿望。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本會名譽會長葛振峰宣布展覽開幕。出席開幕式的還有副會長王吉、魏峰、吳玉璽,秘書長張登府等領導。張登府還介紹了本會網站開通及如何使用等情況。幾天來,北京和外省市的老年書畫家們絡繹不絕前往參觀。本屆展品已出版了書畫作品集。(陳學武)
2015
-
09
-
17
真正搞書法的人,沒有不重視筆法的,古人有“筆法為不傳之秘”、??“用筆千古不易”等說法。怎樣能夠很容易地將有關用筆的一些技術技巧進行有效的說明和解釋呢?我主要選擇行筆方面簡單地談一下我的感受。????首先是力度準備。我們在寫字之前就要對行筆的力度有所準備和設計,要針對不同的字體、不同的章法、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工具載體、不同的尺幅字的大小等方面進行預設。可以說,下筆力度的準備就是這幅書法作品的面貌,作品的蒼茫、潤澤、老辣、俊秀和用筆的力度有著直接的關系,根據自己的一些創作習慣,提前對下筆的力度做預設,是很有必要的。????其次是入紙方式。俗話說:??“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這“出手”的第一步便是起筆入紙,形成一個起始點。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從起筆入紙的方式能夠看出一個書寫者的水平和功夫。真正的大書法家在起筆入紙的一剎那的動作是極備法度的。這一剎那包含了很多筆法和筆勢,直、平、藏、裹等筆法的制動化模式會跟隨書寫者在這一刻體現。唐代孫過庭《書譜》云:“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遲,遺不恒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泯規矩于方圓,遁鉤繩之曲直;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窮變態于毫端,合情調于紙上。”有的人一筆下去,就暴露出其整體的書法水平了。遺憾的是,起筆入紙的重要性好像沒有引起人們更多的重視,這種謀始點而布全篇的做法我是非常強調的。????再次是速度與節奏。行筆的速度沒有固定的要求,要因人、因體、因風格、因工具而變化。根據個人經驗,速度的快慢與筆畫的要求有很大的關系,轉折處要慢,行筆處要快;實處要慢,虛處要快。能夠做到行筆快速而不失法度是不容易的,其技巧和水平要求要更高一籌。所謂的快慢,并不能直接地去理解,我認為速度快慢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行筆的過程中形成完美的節奏。只有完美的節奏才能形成完美的點畫以及結體和章法,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行筆的輕重、緩急必須融于一定的節奏之中,所以節奏是把握速度的最好體現。所謂節奏,即在書寫過程中速度快慢的調節、筆畫粗細的調節、字大小的調節。最后是調鋒。行筆中調整筆鋒是我在此過程中最為重視的一個方面,會不會在行筆中調鋒甚至可以成為判斷是不是會書法、是不是一個真正書法家的標準之一。也許我說得有點夸張,但大家可以去觀察一些高手的書寫和創作即可以得到驗證。調鋒不但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用筆習慣,也可以看出一個人對于法度的重...
2015
-
09
-
17
在全國各族人民隆重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離退休部和老年書畫研究會共同舉辦紀念筆會和展覽。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吳玉璽、副秘書長王克林和北京一些書畫家應邀參加筆會,留下珍貴墨寶。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發祥地。半個世紀以來,承載著強軍衛國與載人空間科學工程的重任。大多數離退休人員都是航天事業創業勛章獲得者,更有80位健在的老人參加過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榮獲過功勛章或紀念章。離退休后,他們淡泊名利、文化養老。現年97歲的徐蘭如,在職時是院技術領導、老專家,離休后成為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和北京詩詞協會創作研究員。這次他將4首抗日歌曲創編成五言絕句,并寫成條幅參展。92歲創研員江赴勝是兩航起義的資深技術人員。他以幾十年深厚的書法功底書寫自撰詩,記錄親歷親為的光榮歷史。該會會員飽含深情厚意,在“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紀念活動中,筆揮金石之聲,墨灑風云之潤,紛紛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鳴芳)
2015
-
09
-
17
蒲松齡先生一直是我十分敬仰的文學家。他的《聊齋志異》也是我最喜歡的文學作品之一。自己一直有用國畫形式去表現《聊齋志異》的想法。用了兩年的時間創作了120幅中國畫,應該說這樣比較有系統地以中國畫表現形式涉足《聊齋志異》題材,在國內還是首次。?????時代的隔閡,文學語言和繪畫語言的轉換,這些問題在創作初也令自己一度陷入困境。畫了十幾張后,總是心里不踏實,感覺不對。于是放下了畫筆“沉入”到了蒲松齡的故鄉,拜謁了蒲松齡的陵墓?,多次參觀了蒲松齡紀念館,與當地的農民喝酒聊天,聽他們講神怪故事,從他們身上尋找三百年前蒲松齡的風度和身影,感受那里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回來后再創作,狀態就不一樣了,尤其是覺得多了一份責任感和敬畏感。香也燒了,拜也拜了,再畫不好,蒲松齡老先生半夜可要找上門來了。????古雅?、?飄逸、妍美,是我在創作這部作品時追求的基調。既要有對傳統的繼承,也要體現時代的特色。具體表現上我吸取了民間繪畫的造型和色彩,在構圖上適當采用了一些西方構成和對空間的處理,畫面強調一定的裝飾性和平面感。因畫幅不是很大,所以我沒有過多地去刻畫細部,并且有意淡化了人物表情而注重畫面的整體效果,力求把觀眾的注意力引向整體,希望能從整體透出的氣氛中體會到人物的情感,從而使作品顯得更為深沉含蓄一些。盡管主要是根據故事情節而繪成的畫面,但我還是堅持把注意力放在繪畫的表現方面,盡可能使作品不要成為文字的圖解,而力求再創造。?????120幅《聊齋志異》國畫創作,對我是一次挑戰和歷練,雖然自己已經盡心盡力了,但現在回過頭來看,還是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和遺憾,有好友問我在兩年的《聊齋志異》創作中是否碰到過詭異的事情,仔細回想一下,還真沒有,看來投入的程度還不夠。????????????????????(摘自《書與畫》2015第六期)
2015
-
09
-
17
濉溪書畫活動基地,是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第一個掛牌經營的單位。3年來,他們根據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的要求,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業績,概而述之,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練內功,提高自身品位。他們建立了一支百余人的創作研究員隊伍。這支隊伍具有精湛的技藝,飽滿的熱情,在日常創作及參加各項活動中能雄居會員的前列,起到引領與示范作用。他們充分利用基礎較好的會員工作室或者會員之家,打造了8個創作研究室,給創作研究員及會員搭建一個創作平臺,更好提高和展示其藝術風采。他們創辦了《濉溪書畫創作研究》雜志。該刊物為不定期內部刊物16k本,暫定每年出版2-3期,主要刊發“濉溪書畫活動基地”創作研究員的優秀作品及選登兄弟市縣老年書畫組織的投稿作品,從理論上、學術上開展對書畫藝術的探討、研究。 二是搞外聯,擴大基地影響。三年來他們先后與中國書畫之鄉的蕭縣、太和縣和中國畫虎第一村所在地河南民權縣,還有河南永城市、夏邑縣,老子故里安徽渦陽縣,莊子故里安徽蒙城縣等市、縣簽訂老年書畫友好縣,每年相互組織采風交流活動,舉辦大型聯合展覽活動。他們組織人員赴河北廊坊書畫活動基地,進行學習考察交流。他們加強與臺灣書畫家、藝術團體的聯系。2013年春天,他們組織“濉溪文化藝術代表團”一行9人赴臺灣,與臺灣中華大漢藝術協會在臺北市天成大飯店成功舉辦海峽兩岸書畫聯展,受到臺灣藝術界的熱烈歡迎,并給予他們高規格的接待。大家相互交流互相切磋技藝,從而增加了友誼,增加了兩岸一家親的感情。今年7月,他們在濉溪又成功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海峽兩岸書畫聯展”,對宣傳抗戰歷史、弘揚抗戰精神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是搞服務,讓基地植根于群眾之中。他們堅持書畫下鄉活動,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服務。已為濉溪25個“新農村”和“美好鄉村”示范村送去書畫作品千余件。2013年,副會長許學明應邀為淮北市新火車站創作繪制巨幅國畫(5.5米×3.5米)“龍脊山盛景圖”懸掛于貴賓廳。這些實實在在的服務,不僅受到實惠的朋友深表感謝,也得到領導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贊揚。廣進?文/李乾?圖 ?
2015
-
09
-
17
篆刻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和象征,是人們表達思想感情的方式。2003?年退休不久,我喜歡上篆刻,到市場上買了兩本篆刻字典,一付刻刀,一個印床,一個放大鏡,便開始了我學篆刻的“長征”。十幾年的刻苦鉆研小有成績,篆刻作品多次在《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中華魂》及總政老干部學院院刊、軍休天地等報刊雜志發表。自己在文字學、書法、文學、美學等方面的修養也潛移默化地得到提高。方寸之間,寄托情思、抒發情感,其樂無窮。?一.篆法:篆法是識篆、習篆、配篆的基本技法和法度。刻印必先通篆,正確完美的運用篆字。“識篆”就是熟悉篆字的字體結構,形態特征;“習篆”即掌握常用篆字的寫法;“配篆”則是篆字入印前的選擇、配合,使印章形式與篆書字體在風格上的統一,這是治印重要的一步,也是刻一方印成敗之關鍵。印稿設計得好,刻出的印章就栩栩如生、很有美感。二.章法:設計一枚印章時,每個字可在《篆書字典》和前人印文中多找幾種寫法,在稿紙上進行多種、不同組合的比較;也可以稍加合理的變形,從中選擇既相互協調,又能有新變化的組合形式。為獲得變化統一的效果,要對人印文字進行藝術化處理,包括線條、方圓,長短、曲直變形,筆畫結構的扭動、增損等,都必須合乎篆書基本結構的規定性。也就是“字有淵源、變有依傍”。一字有一字的章法,全章有全章的章法,如字之多寡,文之朱白,印之大小,畫之疏密,挪讓取巧等。—方印的一字不宜,便失去了一方印之神氣。三.設計印稿:首先要確定是刻朱文還是刻白文;其次選擇印面的形式,是方、圓、長,還是雜形,怎樣安排美觀,富有情趣。這是刻印前必須進行的一個復雜的用腦過程,是去粗取精的篩選過程,是綜合構思的過程。篆刻大師吳昌碩說過,“刻印本不難,難于字法之統一,配置之疏密,朱、白之分布,方、圓之互異。”要依照統一中有變化,變化中求統一的原則設計印稿。印稿設計好后,不要急于動刀,把印稿掛在墻上,反復觀看,反復推敲,直到滿意為止。四.刀法:古人治印的刀法有很多種,但是常用的是切、沖兩種刀法。(一)切刀。以拇指、食指、中指握緊刻刀,無名指抵著石章右側上方,小指起平衡和輔助作用。運刀方向由外向內,或者由內向外。???(二)沖刀。執刀如執鋼筆,中指稍向前伸,無名指與小拇指抵住印石右上方,由外向內,其刀角為30度沖入印石,往往一次沖過去,不再復刀。五.鈐印。刻好的印章,先要用刷子去掉石屑,然后在印面上蘸勻印泥,鈐蓋于紙...
2015
-
09
-
17